作為消費者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食糖,正逐步邁向追溯軌道。2018年1月1日起,廣西制糖行業團體標準《白砂糖》(以下簡稱“團體標準”)正式實施。作為國內外糖業團體標準,該標準中較為引人關注的是規定了食糖包裝標志上需添加二維碼防偽識別,借此為食糖消費提供更高保障。雖然只是一個地方性標準,但廣西占據了食糖市場的大壁江山,此標準的頒布實施,也被譽為是我國食糖開啟追溯大潮的風向標。新形勢下,食糖企業如何應對?小編與您共同探討。
新舊對比
目前我國現行的糖業標準為2006年10月1日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GB/T317-2006《白砂糖》,該標準至今實施十年有余,其內容已經不能及時跟上目前整個食糖行業的快速發展。譬如,原國標中,將白砂糖分為四個等級,即精制級、優級、一級、二級。而此次團體標準取消了原國標產品等級中的二級,也說明達到團體標準需要白砂糖至少是現行國標中一級及以上品質的白砂糖,這無疑統一提高了白砂糖的質量要求。
此外,此次團體標準更加強了原有國標中二氧化硫、混濁度、不溶于水雜質的考核指標,對有害物質的殘留量提出更嚴苛要求。
廣西糖業協會有關人士,針對此次團體標準實施說道:“相對于原有的國家標準,此次由社會團體主導制定的團體標準更加貼近市場和消費者,以市場需求為向導,實行企業自愿采納原則,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其高于國家標準的優勢,更有助于食糖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成。”
廣西為何先人一步,在國內外實施新的團體標準?這源于廣西作為國內外較大的食糖生產加工省區、交易省區,食糖產量連續10年占國內外總產量的60%以上,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糖業的風向標。據初步統計,2017/2018年榨季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約1140萬畝,糖料蔗入榨量約4800萬噸,產糖量約580萬噸。
雖然廣西是產糖大省,但是廣西糖業一直飽受大而不強的困擾。有商標、無品牌等現象突出,不利于廣西糖業轉型升級。團體標準的制定填補了廣西乃至國內外糖業空白,為促進廣西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為食糖消費者提供優于國家標準的品質保障,提高廣西食糖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著重要意義。
二維碼助力行業打假
團體標準中,較大的亮點莫過于提出“白砂糖產品在包裝上增加產品二維碼防偽標志”。直接通過溯源體系追溯到產品的產地、生產企業、質量等級等相關信息,在識別商品真偽的基礎上,有效遏制走私糖在國內消費市場的流通,從而凈化我國食糖市場。
小小標識看似簡單,卻能幫助消費者分分鐘明辨購買到的白砂糖產品是真是假。雖然市場上的食糖售價不高,但一些不法分子還是盯上了這塊市場。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更對食品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2016年6月,廣西公安機關扣押假冒“網山”牌“景戈塔”、“英茂”牌白砂糖4394袋共計21.97噸;2016年8月,安徽警方破獲一起特大跨國制售假冒品牌白糖案,涉案價值高達1.3億元。
2017年3月,河南開封工商局查獲大量假冒三冠商標白糖、假冒荷花商標白糖。
2017年9月,云南永仁縣公安查獲涉嫌假冒德宏隴川縣英茂糖業有限公司景罕糖廠“英茂”牌注冊商標的白砂糖,白糖共計120余噸,涉案價值60余萬元。
2017年12月,祥云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破獲一起銷售假冒白砂糖注冊商標案,繳獲白糖152噸,價值88萬余元。
2017年12月,山東公安邊防總隊煙臺邊防支隊在查獲走私白糖案件中當場抓獲涉嫌走私的犯罪嫌疑人8名,查扣運輸船舶2艘,扣押涉嫌走私的白糖20000余袋、重約1000噸,涉案價值約650萬元……
中國糖業防偽溯源平臺已建立
談及溯源,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平臺。記者從中國糖業協會獲悉,為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打擊食糖走私工作、提高消費者食糖安全,中國糖業協會正積極組織全行業開展中國糖業防偽溯源體系建設,并建立了中國糖業防偽溯源平臺。目前,廣東、廣西、云南、內蒙古、海南、新疆等地正在積極推進食糖的二維碼溯源防偽工作。
該平臺利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 把追溯二維碼應用在食糖的生產、流通、消費以及政府監管的全過程。平臺從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多方參與、合力推進等方面著手實施中國糖業防偽溯源體系建設,對食糖產品從源頭到終端實施全程數據跟蹤,通過手機掃碼查詢和網站信息追溯將信息實時呈現給消費者,實現食糖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風險可防范、責任可追究。
食糖行業借助“一物一碼”將大有可為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食糖追溯大勢所趨,廣西已先行一步。從企業角度出發,食糖追溯有何益處?先來說說我國目前大部分食糖生產企業的痛點。
近年來,在進口低價糖的沖擊下,國內糖價出現“節節敗退”的現象,甚至出現了售價低于成本價的情況,賠了本,吆喝也沒賺到。這讓國內眾多白糖生產企業苦不堪言。從我國食糖產業鏈自身來看,主要問題存在于上下游之間信息化程度較低、物流服務水平不高、中間環節較多、交付標準不一、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眾多問題,如借此食糖追溯大潮,將一物一碼植入到產品鏈中,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簡單來說,食糖生產企業開展溯源工作,如何入手?解決方案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工控機設置二維碼數據,成品生產后進行在線賦碼。每個產品編織袋上的二維碼都是且帶有防偽標識。
二、關聯產品數據,實時將產品與垛相關聯。
三、發貨人員通過手持終端設備PDA 錄入收貨信息,掃描產品/垛二維碼,完成發貨。
四、終端用戶掃碼查詢真偽并了解產品信息,活動內容等。
五、數據系統的分析,可以詳細知道掃碼地區、次數、時間等。
顯然,以上五點,都需要食糖企業暫時的資金投入,但是益處立馬可見。追溯系統的應用,為企業生產環節和產品流通問題的查找提供了有力支撐;消費者掃碼查詢真偽的同時,增加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為后期營銷活動和企業生產決策提供大數據分析依據。
商海中,講究的是先機,我國食糖行業走過了幾十年的粗放發展時期,在經歷了近幾年進口低價食糖的沖擊下,更是岌岌可危。食糖生產本身并無太高的技術含量,如何借助食糖追溯大潮,讓小小二維碼稱為撬動行業發展的杠桿,是食糖行業近期可能發生的大事件。是觀望,還是等待,食糖生產企業不如借助一物一碼,徹底打通高效流通環節,嚴控產品質量,先人一步,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