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頭疼的農藥二維碼,沒你想象中那么難!
時間:2017-10-25 08:06:42來源:本站
農藥產品可追溯是政府部門一直想解決的問題。今年,終于有了大動作。
9月5日,農業部正式下文,農藥產品進入一物一碼時代。
截止2018年元旦,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凡農藥生產廠家,都要給自己產品帶上“身份證”,用于農藥在生產、流通、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監管。
“掃碼時代”撲面而來,大多企業無所適從
農藥可追溯對于行業的規范管理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對企業來講,在極短的時間里要弄明白政策中規定的都有什么標準,要正確的選擇一家供應商協助自己完成這個工作,生產線要改,設備、包材以及相關人員配置要調整。是否會影響生產?人工是否要增加?成本是否會提高?一系列的問題和顧慮,難免慌亂,摸不著頭緒。
農藥產品追溯管理并不是新鮮事物,較早部分外企為了防治市場竄貨,對產品進行賦碼,當時采用的是一維碼。在國內,江蘇、浙江、山東等一些大企業也早已著手,比如山東綠霸之前為了加強百草枯產品的安全管理,曾對百草枯新劑型進行二維碼管理。但這畢竟是少數,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講,在沒有成熟模板可參照的前提下,還是苦于不知道怎么著手去做。
就此問題我們找到設計實施了國家糧庫系統智能化升級改造的溯田科技信息化管理專家,對二維碼的使用及功能進行了梳理。
企業對于生產銷售中的數據,如果使用得當就是一件決策利器。如果沒有數據意識,不會有效挖掘使用數據就相當于少了眼睛耳朵。二維碼的應用就是一個企業從生產線開始精細化管理自己產品、物流、終端庫存、區域銷售特點等等數據的切入點。
面對二維碼,企業也許要經歷三個階段:
個階段:企業被管理,受約束。這是必然,不過,當你看到忽悠團和假農資遭受打擊,正規廠家和渠道商的利益受到保護,是不是也可以接受。
第二個階段:二維碼成為企業管理中的得力工具。通過一物一碼可以清楚知道物流、庫存、銷售情況。目前,終端存貨給廠家造成不小壓力,有了二維碼之后,就可以知道產品在什么位置掃的?賣了多少?什么時間賣得多?在國內外的銷售分布情況,都可以掌握到精確的數據。另外,經銷商零售商庫存如果達到一定程度,廠家管理后臺還可設置預警線,及時進行補貨或調貨。
第三個階段:一物一碼管理平臺與ERP打通,實現對客戶、訂單、產能、產量、庫存、人工等等各個數據點的關聯,實現企業一體化管理。真正的收到數據化的精細管理為企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了解到以上的可能性后,企業對一物一碼的抗拒也許就變成了期待了。但是,在對一物一碼的實施還做不到了然于胸的時候,不妨從較基礎的開始,不要貿然的上很多硬件設施,對生產線進行過多的改造。
成本上百萬?其實沒有那么高
關于企業一物一碼實施的投入成本,由于企業情況和要求不一樣,投入也不一樣。
據悉,一條生產線裝配下來,較便宜的要8萬左右,多的達到12萬,一般的企業如果粉劑、液劑、除草劑三條線,得要30萬吧。如果再加上維護費用和人工費用,一年下來,粗略算一下,就得上百萬。
在國內,銷售不到一個億占絕大多數,100萬對他們來講壓力很大,更別說一些小廠家了,面對來勢洶涌的行業管理政策壓力,更覺得前途堪憂。
實際上,企業一物一碼的實施費用并非這么高。據了解,目前企業接觸到的許多解決方案多是從飲品、日化等行業的生產線配置慣例移植而來。但是飲品、日化的生產車間、生產線特點與農藥企業是有極大不同的,完全照搬過來不但是浪費,增加不必要的資金投入,而且也不一定能適用。
專業事兒要用專業的方法做
農業部規定,農藥生產企業、向中國出口的農藥企業負責落實追溯要求,可自行建立或者委托其他機構建立農藥產品追溯系統,制作、標注和管理農藥變遷二維碼,確保通過可追溯網址可查詢該產品的生產批次、質量檢驗等信息。
一物一碼在實施技術層面不是一個高難問題。每一家供應商提供的應用平臺在界面上和滿足現下需求來看不會有太大差別。工控機等設備也就是有限的幾個可選品牌。那么企業在選擇的時候要怎樣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系統和實施方案呢?記者通過了解給企業提供幾個需要關注的關鍵點:
、企業現有的管理軟件處于什么階段,一物一碼系統在應用中與原有系統的兼容性;
第二、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數據管理的安全性;
第三、使用的便捷,是省人工還是需要更多人員的投入;
第四、將來隨需求的改變,軟硬件的可擴展性。
農藥二維碼是農藥行業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總之,一物一碼時代的到來勢不可擋,給行業一個全新的開始,也讓我們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意識到借助信息化,行業可以更規范、更有序,同時,企業借助一物一碼走向信息化管理的道路。但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畢竟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次一物一碼政策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性。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李鐘華秘書長說,農藥商品二維碼提供對農藥商品對象的中國農藥行業標識,一個二維碼代碼只標識一個實體對象。此外,農藥商品二維碼還具有簡單性、可擴展性,保密性與安全性。
新的政策的出臺是引導行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小小二維碼是推動行業從此走上良性發展的大好時機。眼下,企業要考慮的不是行動不行動的問題,而是怎樣行動的問題。